千年孝子穿越來臺

李密

課本遐想

筆者讀書有一個奇怪的習慣,「如果我無法回到古代,那就讓他來到現代!」貼近文本後,往往能發現一些從背書、考試中無法體悟的情感。或是喜愛,或是憎惡,但,更多的是同情。歷史猶如洪潮,匆匆湧過後,捲走一批人,徒留下必然的悲哀。


2017年5月31日

如果李密,來到21世紀臺灣……


文       王  謐
圖片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李密,是我在高中時期認識的一位朋友。他的運氣不太好,剛出生時父親就離開人世,四歲時,母親改嫁,從小又體弱多病,由祖母扶養長大,原本以為他考上高考,當上局處首長,運氣就開始轉好,但是命運卻又不是如此。


他,遇到了政黨輪替!而且是一次舊政黨被消滅,永遠無法逆轉的一個慘烈結局。他,失業了,中年失業;或許不能說是失業,畢竟新政府頻頻招手,希望他能為新朝鞠躬盡瘁。讀過幾年書的他,一直在猶豫,「我當過舊政府時代的地方官,即使現在被找去擔任行政院長祕書,又該如何選擇呢?別人會怎麼看我?」總統的徵召不斷地來,他也不停地拒絕。我的這位朋友,想的可能沒有那麼簡單。


在四十四歲的壯年,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病了。在沒有父母親陪伴的日子,祖母就是唯一的依靠。幼時病痛纏身,到了九歲走路還走不好,是誰攙扶著,害怕自己跌倒?是誰日夜悉心照顧,擔心自己夭折?又是誰在舉目無親的情況下,支持自己讀書,考上公務員?都說這個年紀是不惑之年,唯一的至親病了,又遇上失業潮,即使有了工作機會,難道還分不清孰輕孰重嗎?即使之後去找一個22K的打工……或許也值得了……


比李密時代更早的漢文帝,曾為了服侍生病的母親,夜晚休息不敢熟睡,湯藥熬好必先親嘗,後世傳為佳話。
圖為明代仇英畫二十四孝──漢文帝親嘗湯藥。

聽到李密的鬱悶吶喊,完全說中了我的心坎。憂慮大考成績不好、不捨同學各分東西、害怕祖母日薄西山、恐懼未來……一個找不到好工作的未來。誰能幫幫李密?不,誰能幫幫我們?幫忙做一個抉擇,攸關人生轉捩點的好選擇……誰能救救我們?環繞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狹小空間中,飄蕩著千年的話語,聽到了,卻始終看不到。誰推著大家一直前進?周圍有一點悶熱,一陣一陣的熱氣傳來,身上的皮膚皺了,手腳也愈來愈不聽使喚。學歷,不重要了;工作,不重要了;薪水,不重要了;親情呢?


在李密的祖母重病時,他上陳了一紙公文,婉拒總統任命官職的一篇抒情公函。總統為他,替至親請了終生看護,並且每月給予最低基本工資,讓祖孫得以溫飽。他的祖母,還是辭世了。彷彿可以看見,簡樸的靈堂,放滿政要獻上的花圈、輓聯,卻沒什麼親友為老太太送別,僅有他和年幼的兒子,一次又一次地跪拜,口中喃喃念著的,可能不是佛經梵文,而是一遍又一遍的感謝與追悔。感謝祖母扶養自己長大;追悔往昔不夠孝順祖母。


前人,離我遠去,只留下我,徒然食息於天地之間。有一天,時間長河也將像帶走他們一般,把我也帶走;經過歲歲年年的沖刷,大家都走了,不過,從未與我謀面的好友──李密,他對祖母的情感,卻能長存。只要還有人害怕再認真讀一次〈陳情表〉,那一分情感,就會傳承下來,在這群無力抗拒離別的人們心中,蕩起一圈又一圈、悔恨且無助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