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間失格〉談太宰治──膽怯、恥辱、欺瞞、痛苦纏繞的一生

太宰治

作家側寫

太宰治本名為津島修治,是昭和時代的作家,其作品多呈現頹喪、消極、逃避的風格,因而有「東洋頹廢派旗手」的稱號。


2017年9月20日 作家側寫

從〈人間失格〉談太宰治──膽怯、恥辱、欺瞞、痛苦纏繞的一生

彭義方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想要了解作家太宰治的人生與思想,半自傳小說〈人間失格〉中的大庭葉藏即為太宰治自身的寫照。此書以文弱、頹喪、身心的自虐為創作精神,描寫出生名門的大庭葉藏從小就懼怕人類,無法理解人類的任何行動與思維。從「吃東西」這件事,就衍生出三件無法理解的事。其一:「人為什麼要一日三餐呢?」他認為一家十多口人端坐於兩側吃飯,是一件令他感到毛骨悚然的事情,好似舉行著一種詭異的儀式;其二:「飢腸轆轆是什麼感覺?」即便他空腹,也毫無知覺,但為了與他人無異,只能效仿著邊將食物放入口中,邊喊著:「好餓!」,儘管他對飢餓感得未嘗有了解;其三:他認為「不吃飯就會餓死」是種「迷信」,會有這種想法,也許是他無法體察飢餓與死亡的緊密關聯,又或許是他在淺意識裡將死亡一事淡化了,因為對他來說,活著比死亡更令他感到恐懼。


因為從小就意識到自己與其他人在行為、思想上的差異,大庭葉藏選擇以「小丑」一角掩飾真正的自我,避免與人在想法上有衝突。於是他封閉自己的感知,用「搞笑」來逃避、掩飾內心恐懼,表面上雖盡力「服務著人類」,事實上只是個游離於人世的逃亡者,沉浸在妓女、酒與毒之中;他害怕被人揭穿小丑的假面,又欣慰於找到同樣孤單的同類(妓女),當短暫唯一的溫柔鄉被徹底粉碎後,主角大庭葉藏仍被自己反覆折磨而受難著。


以太宰治為原型塑造的大庭葉藏一角,其例證在剖析自我人生觀的〈離人〉書中可見:〈論我的半生〉一篇,太宰治自述個性軟弱且羞怯,鮮少與人交談,可謂厭世主義者;在〈義務〉一篇則質疑自己為何而活?為何寫作?並說這一切只為盡義務,如同大庭葉藏一生鞠躬盡瘁地為服務人類所做的滑稽言行,要說是義務,更像受刑。另,〈人間失格〉全書彌漫著陰鬱消極的氛圍,「厭惡」、「陰森」、「痛苦」、「羞辱」等詞彙反覆出現,且都運用在人與人相處的感覺描寫上,也是太宰治本人對人類世界的感想。


閱讀太宰治的作品,常會為其提出的質疑與想法感到新奇,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他卻無法苟同,但是,當我仔細思索,竟無從理直氣壯地反駁回去。在人的世界,有什事情是一定如此的嗎?那些規律、規範、規矩,都是被創造、建立出來的,也因此人類被概分為:「社會化」與「反社會」。大庭葉藏在〈人間失格〉裡極力成為社會化的人,內心飽受煎熬,如凌遲般殘喘苟活,為逃離煉獄,接連自殺多次(太宰治於現實中亦如此),太宰治將痛苦化為深刻的文字,透過虛擬人物將想法誠實道出,同時亦將埋藏在每個人心中的那個太宰治血淋淋的挖掘出,曝晒於名為真實的烈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