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數列車—數學詩教學設計分享

蘇俊鴻

不能在心靈上作為一個詩人,就不能成為一位數學家

筆者這兩年嘗試發展數學詩模組課程,意外地引起不小的迴響。因此,將相關內容整理撰寫,希望能與更多的老師分享,在面臨新課綱即將上路的時刻,或能提供發展選修課程的參考。


2018年3月1日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數學教師 蘇俊鴻

前言

筆者應邀分別在國文學科中心和數學學科中心分享這兩年嘗試發展的數學詩課程,意外地這個課程模組引起不小的迴響。因此,將講稿內容重新整理撰寫,希望能與更多的老師分享,在面臨107 課綱即將上路的時刻,或能提供發展選修課程的參考。


近年來,數學普及的書寫策略,使得「數學敘事」成為數學教師用以增進學生多元理解的可行教學活動,簡言之,透過敘事的方式,讓學生能在脈絡中體驗相關的數學活動,進而增進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事實上,數學詩的創作正是一種數學敘事的實作活動,透過創作的歷程,數學概念的運用,必能豐富學生對數學的多元理解。


本文預計分成四個部份:首先,簡略說明數學詩的意涵,方能引領讀者理解整個數學詩課程設計的核心。然而,談到筆者對於數學詩教學的想像,就不能不提及對多數人來說都非常陌生的詩人曹開(1929-1997),透過他的生平簡介,希望能讓讀者理解數學詩如何成為他顛沛人生中重新定位的重要因素。接下來,則是介紹這套每週2 節,共三週6 節課的數學詩課程模組的設計概念,以及裏面的重要課程內容。最後,則是筆者實際課堂實施後的心得分享與教學建議。接下來,讓我們就從數學詩開始談起。

什麼是數學詩

十九世紀俄國著名女數學家柯瓦列夫斯卡婭(1850-1891)曾說過:「不能在心靈上作為一個詩人,就不能成為一位數學家。」說明了數學與詩的某種共通性:數學家利用公理系統,輔以符號,簡潔地描述數學真理;詩人運用精鍊的文字,創造出豐富意象,抒懷表達人間事。


然而,「數學詩」並非簡單的「數學 詩」,數學和詩如何相融呢?稍加爬梳,便發現前人有著不少嘗試。比如蘇東坡的好友秦少游所寫的重句詩,十四個字排成圓形,呈現出美感和詩趣:......

觀看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