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 林培雯 |
溫美玉老師,早在這篇專訪前,就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名師了,只要在網路上搜尋一下,關於美玉老師的介紹就不勝枚舉。所以,要寫一篇關於美玉老師的專訪文,其實有很大的壓力。
但實際和老師接觸後,發現老師很溫暖,也許是長時間和孩子們相處的關係,美玉老師給人的感覺很直接,不做作,心裡想的都是怎麼樣讓孩子能夠成長;和老師談完,彷彿是上了一堂課,對教育,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以孩子為主體的活動,不但讓孩子覺得有趣,也能達到學習效果
美玉老師上課總是會運用很多不同的手法或活動,吸引孩子主動學習,問老師在這些活動中,有沒有哪一種上課方式是老師或孩子最喜歡的?美玉老師說,她設計了這麼多的教案、活動,基本的主軸只有四個:以孩子為主體,方法可以讓孩子未來應用在生活或職場上、孩子們覺得有趣,最後是有達到學習的效果。
老師就以現在正在上的國語課《折箭》為例,還沒正式教課,光是預習,老師就針對每一幕用了不同的手法請孩子思考。

第一幕先請孩子運用情緒小卡,寫出每個出場人物的性格、情緒、動作。
第二幕將課文打亂,再請孩子剪貼重組,並加入第一幕的情緒、性格。
第三幕,將課文中的部分語句挖空,請孩子填寫,填寫後再和課本對照,看看自己寫的和課本上有什麼不同。
這三個動作做下來,光是預習,孩子其實已經對課文有深入了解,效果絕對遠遠超過老師上課時照本宣科,因此,美玉老師班上的孩子們,都能很快的吸收,也能很快的回饋出來。
永遠猜不透老師的下一步
有趣的是,當第一幕、第二幕結束後,孩子們都很清楚第三幕老師不會再用相同的手法,但又猜不透老師下一步會怎麼做?所以大家心裡都抱著期待的心情等待老師出手。一段課程可以引發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就了解到美玉老師上課的成功之處了。
但是,萬一遇到真的懶得想、懶得思考的孩子,要怎麼辦呢?美玉老師也有她的妙招。美玉老師說,遇到這種孩子時,她會擬好方案讓孩子選,不想動腦,那就直接抄課文吧!孩子也聰明,看著大家剪剪貼貼,討論得沸沸揚揚,自己抄課文多無趣啊!於是,美玉老師又輕易化解了孩子的學習危機。
